江淮汽车时刻瞄准国家明确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目标,用根植于基因的创新精神来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为用户带来更美好的用车体验。当然,优异成绩的背后是技术团队中数千个人夜以继日努力的成果。其中,宫闪闪团队通过在电动车安全技术、智能网联等方面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为江淮汽车十几款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迭代升级作出了突出贡献。为了能够更深入的了解他们的奋斗故事,《奋斗者 正青春》对宫闪闪技术团队进行了采访。
他叫宫闪闪,是江淮汽车的一名新能源汽车设计师。现在他正在做的是江淮最新款新能源汽车“思皓爱跑”的0到100公里汽车加速实验,这样的测试,一周内他带领团队已经做了五次。
要在7秒内完成汽车0到100公里加速,离不开强大的动力系统,而动力系统中的“电池、电机、电控”三大部件则堪称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在过去两个月里,宫闪闪团队一直在研究如何让这颗“心脏”跳动得更强劲,也就是说,如何让新能源汽车跑得更远,提速更快,能耗更低。
一般这个级别电动车的电量在百公里11度电到12度电左右,当时我们提的目标是比行业的平均水平还要低5%,这是一个什么概念,也就是讲,我们的这个目标当时在行业内是没有人达到的,我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高效协作一直是宫闪闪团队攻坚克难的法宝,团队的六个小伙子性格迥异、各有分工,有负责动力系统的,有负责热性能的,有负责风阻滚组系统的,团队成员张亚生平时少言寡语,但聊起技术来,秒变话痨,他可是大家公认的“智多星”,每当团队在技术上碰壁时,他都能想出一个接一个的妙招。
我们把能耗降低到4%的时候,遇到坎了,怎么都达不到5%,当时我们大家都觉得这个目标是压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干到凌晨三四点是常有的事,有时候我们都是在公司的折叠床上睡的。
除了在实验室做实验之外,会做一些极限的实验,比如说在冬天的时候,我们会去非常冷的漠河和黑河,然后在夏天的时候会去吐鲁番和青藏高原,就是为了弄清楚汽车在极限环境下的稳定性。
星光不负赶路人,终于,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他们优化的9大能耗开发关键变量在江淮汽车公司的7款车型上得到应用,他们优化设计的车型充一次电最多可以跑600公里,年产量可达10万台,每年减少碳排放约160万吨。同时,他们提出的300多种创新想法让13款思皓江淮新能源汽车更灵活、更聪明。
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先行者,江淮汽车面对汽车市场现存的各种机遇与挑战,始终坚持创新与研发,在新能源汽车和创新应用等领域一马当先,为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无到有的蜕变,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