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作为国家的政策性银行提出搞企业化管理,目的是要借鉴国内外一些先进的企业管理办法,提高内部经营管理水平,以更好地发挥其筹集融通资金,引导资金导向,提高资金运用效率和调节社会总需求,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政策性银行虽然不能片面追求盈利,但也不意味着必然亏损。要把政策性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就要具备银行的最基本特征,那就是作为信用中介,要严格按照信贷资金运行规则运行资金。信贷资金的双重付出、双重归流运动特征和有偿使用按期归还原则,在政策性银行也不会有丝毫的改变,而且只有凭借这些特征和原则,才能显示出银行经济杠杆部门的独特功能作用。政策性银行不是不需要讲求经济核算,而且从一定意义上讲,应该对政策性银行的经济核算提出更高的要求。银行是国民经济的神经系统,是社会生产的簿记机关。银行行为关系国家全局利益,影响到到每个经济细胞的活动,因而要求它的经济核算必须清如水、明如镜,其核心内容是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地记录,反映全部业务经营过程和财务收支及损益状况,以向国家有关决策部门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料。
银行的活力主要取决于管理的科学化,包括管理体制和一系列制度、办法的完善、规范、有效。鉴于前几年偏好于经济办法管理,笔者认为,现在应该进一步强调行政管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行政管理对任何单位和部门都是不可或缺的,舍此甚至根本形不成一个团体、实体,更谈不上什么活力。我们强调要加强政策性银行的管理,其实也主要是指行政管理。行政管理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以指令方式行事,其主要功能是保证办事的效率,其基本要求是达到令行禁止。这一切对于银行规范自身行为都是不可缺少的。当然,其前提要求决策指令的科学、正确和合理性。指令的范围很广,政策、法规、计划、制度、法律程序等一经形成,就成为在一定时期内必须照章办事的相对固定的指令。银行,尤其是政策性银行,对国家的一些适应经济发展形势和具体变化所发的指令,必须认真执行,容不得丝毫怠慢。我们经常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讲办事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这都是要靠行政管理提供保证。各级银行机构及各职能部门的目标责任和每个干部职工的岗位职责明确之后,也主要是靠行政管理保证其工作效率。
总之,无论是对一级机构,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只要能够做到其目标任务明确,岗位职责落实,权利义务清楚,规章制度健全,奖罚措施严明,再加上我们的政治优势---党的坚强领导,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社会主义国家政策性银行需要的那种活力和积极性是肯定可以得到充分发挥的。管理出活力,这是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得到证明的正确结论。(农发行定陶区支行信贷业务部 慕华)